阅读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,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,感谢您的支持~1930年11月
阅读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,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,感谢您的支持~
1930年11月14日,长沙的天空笼罩着一层白蒙蒙的雾气,凛冽的寒风无孔不入,一个劲儿的往人脖子里钻。
随着“咔嚓”一声响,长沙司禁湾陆军监狱的大门打开了,几名国民党士兵押着一个短发女子走了出来,他们坐上车,驶往识字岭执行枪决。
中午时分,枪决任务执行完毕,监斩官晏国务和几名士兵正坐在一起吃饭。
他们一个个狼吞虎咽,对着桌上的饕餮盛宴大快朵颐,没心没肺的样子,和吃人不眨眼的旧社会毫无二致。
“长官,报告长官,上午执行枪决的女人还没死。”
一名士兵气喘吁吁跑来,报告内容让在场所有人愣住了。
因为枪决的女人不是别人,正是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妻子——杨开慧。

毛岸英和母亲杨开慧被捕
10月24日,这天是毛岸英的8岁生日。作为母亲,杨开慧为没有给孩子庆祝生日而暗自神伤。
从8月得知国民党要捉拿她们母子开始,她就带着毛岸英东躲西藏,一路逃到了长丰县板仓一带。
别说过生日了,杨开慧甚至都在想是不是应该把保姆陈玉英辞了,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就够招摇了,带着保姆会更惹人注目。
想来想去,她又想到了岸英的生日,心中更加不畅快。
突然,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杨开慧的思绪拉回了现实。
说是敲门,不如说是砸门更贴切。
“快带着岸英走,走窗户!”杨开慧叫醒保姆陈玉英,因为形势紧张,几个月来她们一直都是和衣而睡,为的就是能随时逃走。
然而,不等保姆和毛岸英离开,国民党特务就砸开门,冲进了屋子。

就这样,刚刚8岁的毛岸英和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。
杨开慧被捕时,毛主席正在江西指挥革命运动,一时抽不开身,心系妻儿的他便委托杨开慧的六舅妈严嘉对其展开营救。
和毛主席一样,即使被捕,杨开慧也一直挂念丈夫,担心他的安危。
每次严嘉去监狱探望,杨开慧都会说一句话:“告诉润之,不要替我担心,坚持革命才是最要紧的。”
杨开慧不仅是毛泽东的妻子,更是第二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女子。面对国民党军队的严刑拷打,她从未屈服。
见硬的不行,国民党便决定来软的。
审讯室内,国民党执行处长告诉杨开慧:“只要你登报申明和毛泽东解除夫妻关系,我们便允许你交保出狱。”
“哼!你们想都别想。”杨开慧深知国民党的阴谋,断然拒绝。

随后,国民党执行长便向上提交了一份杨开慧的审讯报告:杨开慧顽固不化,不愿与共产党领导人解除关系,建议执行处决。
最后一次和严嘉见面,杨开慧得知自己时日无多,除了让她转告毛泽东安心革命外,作为一个母亲,她最放心不下的便是自己的孩子。
“我走后,还要麻烦舅妈费些心思,帮我照顾孩子们。”
其实,国民党一直对是否处决杨开慧犹豫不决,毕竟当时面对社会各界人士的施压和共产党的极力反对,他们也不想落下不好的名声。
可他们没想到的是,无论是严刑逼供还是威逼利诱,杨开慧不仅没有透露一丝丝关于共产党的情报,就连和毛泽东解除婚姻关系这样的条件也被她断然拒绝。
时间长了,国民党军队内部便传出一种言论:共产党领袖的妻子不杀,那其他的革命人士都可以免于死刑了。

为了树立威信,国民党最终决定拿杨开慧做样子。
11月14日,杨开慧被押向识字岭执行枪决。
当天在刑场,负责监斩的国民党军官晏国务命令士兵将刑场团团围住,防止有人劫走杨开慧。
“杨开慧是政治要犯,大家要保持十二分警惕,务必做到万无一失!”
“是,长官!”
“开枪!”
随着晏国务的一声令下,“砰砰”两声枪响,像丰碑般屹立在前面的杨开慧应声倒地。直到死,她都抬着头,眼神果毅。
枪决执行完毕,晏国务便带领一众士兵离开。每次杀完人,他们都会去喝酒吃肉。
然而,晏国务等人走后,守在刑场的士兵却发现了异样。
杨开慧的身体还在动!她还活着!
时隔多年,真相揭晓
远在江西的毛泽东对刑场上发生的一切毫不知情,他听到的只有杨开慧被残忍杀害的噩耗!

为此,毛泽东悲痛地写下“开慧之死,百身莫赎”八个大字,随后,关于两个人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守的美好回忆便如潮水般涌入脑海。
毛主席第一次见到杨开慧,是在1913年。
那一年,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从国外留学归来,拥有先进思想和教育的他瞬间吸引了国内很多知识青年,其中就有毛泽东。
在父亲的影响下,杨开慧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,知书达理的她和毛泽东一见如故,再见倾心。
1918年,杨昌济受聘于北京大学,举家去了北京。在杨昌济的帮助下,毛泽东成为北京大学图书管理员,因为成绩优良,爱才的杨昌济让他住在了自己家。

随着毛泽东和杨开慧朝夕相处的日子越来越多,两人的感情也越来越好,最终成为了一对人人艳羡的恋人。
在此期间,杨开慧深入了解了毛泽东思想,并对他想要改变时局、改变中国现状的伟大理想而深深动容。
为了帮助毛泽东开办书社,从思想文化上对国人进行改造,杨开慧说服母亲拿出了父亲去世时的奠仪金。
“父亲在世时就十分欣赏润之,他对如今中国社会也是一片担忧,如今润之想成立书社,借书社宣传新思想,这是好事。如果父亲还在,他也一定会同意的。”
就这样,杨开慧的母亲最终同意为毛泽东提供资金支持,杨开慧也加入书社,参与书社运营工作。
1920年,杨开慧和毛泽东喜结连理。

青年毛泽东与杨开慧因革命工作繁忙从未合影,图为毛泽东与杨开慧的卧室
她一不坐花轿,二不要嫁妆,三不用媒妁之言,更没有举办婚礼,两个人因思想而自由结合。
高兴得像个孩子的毛泽东,还特意为妻子杨开慧作诗《贺新郎》(又名《赠杨开慧》),表达自己的喜悦和对妻子的挚爱之情。
第二年,杨开慧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,也因此成为了党史上的第二位女共产党员。
这一对革命夫妇,志向相同,情比金坚,势必要为中国革命开辟出一条阳光大道!
即使杨开慧被捕后,受尽折磨,也誓死不出卖党组织,不背叛丈夫,最终被残忍杀害。
当她被执行枪决后,不知是不是老天都觉得她不该死,身重两枪的她却还残存一丝呼吸。
不幸的是,她却再次被巡视的国民党士兵发现,于是便出现了开头那一幕。

晏国务听到杨开慧还没死,竟大言不惭地说道:“这女人的命还真大!只是她命再大也没用,落到了我们手里,就别想活命!姚楚忠,你去补上一枪!看她死透了再回来!”
姚楚忠接到命令,迅速赶往刑场。
他来到杨开慧身旁,眼前的一幕让杀惯了人的他都不忍直视。
只见杨开慧趴在地上,鲜血早已染红了她身旁的一大片土地。两只缓缓移动的手深深扎进泥土里,好像在用尽所有力气向前……
对于这样的事,姚楚忠也是第一次见,他愣了几秒钟,但还是毫不犹豫掏出枪,扣动了扳机。
不知是不是因为恐惧,姚楚忠不自觉地开了一枪后,又开了一枪。
杨开慧就此壮烈牺牲,年仅29岁。
这件事,在场所有人都没有向外透露,后来又因为战事激烈,知情的人死的死,伤的伤。
直到1970年,在岳阳市华容县建新农场当工人的姚楚忠终因良心不安,说出了“杨开慧被枪决两次”的真相。
炙热的情感,永恒的怀念

除此之外,姚楚忠还透露了当年杨开慧被关押在长沙陆军监狱时,面对严刑拷打,杨开慧仍大义凛然说道:“你们要打就打,想杀就杀,只是有一点,休想从我嘴里得到任何你们想要的东西!”
后来,国民党又向她提出优厚条件,只要她能与毛泽东脱离关系。对此,杨开慧更是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想让我和毛泽东脱离关系,除非海枯石烂!”
而当国民党特务对她宣告执行枪决的命令时,杨开慧依然没有丝毫畏惧,她大声宣告:“砍头就像风吹过!死亡只能吓住胆小鬼,吓不住共产党人!”
得知真相的毛主席内心悲痛不已。事实上,毛主席曾无数次怀念妻子杨开慧。
1957年,他在故人柳直荀的遗孀李淑一写回信时,写下《蝶恋花·答李淑一》的诗词:

“我失骄杨君失柳,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。
问讯吴刚何所有,吴刚捧出桂花酒。
寂寞嫦娥舒广袖,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。
忽报人间曾伏虎,泪飞顿作倾盆雨。”
有人指出,其中“骄杨”一词,指的就是杨开慧。
后来,章士钊对诗中第一句“我失骄杨君失柳”的“骄杨”一词询问毛主席时,主席沉思良久说道:“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(指头),焉得不骄?”
杨开慧为革命、为民族独立、人民解放事业而献身的精神,不仅感动着毛主席,也令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震撼。
2001年11月6日,是杨开慧诞辰100周年纪念日,时任人大副委员长彭珮云无比感慨地说道:“我们之所以纪念杨开慧烈士,是要学习她面对敌人的勇敢无畏,学习她从容就义的大无畏精神,学习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怕牺牲、无私奉献的气节。”

2009年9月10日,杨开慧被评为“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”。
杨开慧已离开多年,可她和伟人之间的伉俪情深,以及共同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的革命精神不应该被遗忘。
铭记,是为了更好地前行!
TAG:文章,杨柳,阳光,刑场